近日,蕭山長運修理分公司接到一起報修,蕭山區某幼兒園一名校車司機稱他駕駛的校車在行車途中整只前輪胎突然飛出。搶修小組立刻趕往現場,發現萬幸的是當時校車上只有司機一人,并未乘坐任何學生,事故也沒有造成道路上其他的損失。
懸著的一顆心放下了,搶修人員心里卻冒出了另一個疑問。在正常情況下,如果輪胎在汽車行駛途中突然飛出,一般人根本來不及反應,車輛會引起失控,尤其是像校車這樣的龐然大物,一不小心就會側翻。可是面前的這輛車不但外觀沒有任何損傷,好端端地停在路邊,司機本人也毫發無傷,淡定地在一旁等待救援。詢問之下,該校車司機得意地說,他早就知道前輪要出問題,因此開車時一直格外小心,預感到苗頭不對就立刻采取了應急措施。
聽完這番話,搶修人員哭笑不得,一面又驚出了一身冷汗。行車安全豈是兒戲?倘若事故發生時車上坐著孩子,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將出事的校車拖回修理車間后,蕭山長運修理分公司的工作人員查詢了一下電腦記錄,發現該車自2012年5月新車走合保養后就一直沒有再來過。公司曾在后續回訪時提醒司機,當車輛行駛超過一年或2萬公里以上時會產生機械磨損導致性能下降,需進廠進行二級維護。而據司機本人表示,在事故發生前一個月他已注意到車輛行駛時前橋部位有問題,行駛過程中會發出異響。至于為何沒有及時前來維修,司機含糊其辭, 一會兒說他覺得問題不大沒有當回事,一會兒又說向園長報告了但對方不同意維修。
事實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安全的校車并不如我們想象得那樣安全。
有車的朋友都知道,即使不出現任何故障,汽車也要定期進行保養,以保證車輛的正常安全行駛。通常,對于曾經在我廠進行過維修或保養的車輛,修理分公司會根據電腦記錄推斷出該車應該進行保養的時間,從而提前發出提醒。然而,在什么時候、到什么地方進行維修或保養完全是客戶的自由,這種提醒僅僅是一種附加服務,并不具備任何約束力。也因為此,在面對類似上述事件的情況時,作為一個維修企業,我們能做的十分有限,很多時候都是莫可奈何。然而這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校車的安全問題,到底該由誰負責?
2012年上半年,蕭山長運修理分公司作為蕭山區行駛記錄儀推薦安裝點,為蕭山區內的舊校車安裝行駛記錄儀,浙江電視臺、杭州電視臺和蕭山日報等多家媒體對此作了專門報道。行駛記錄儀相當于汽車上的“黑匣子”,能夠實時記錄校車的運行情況,對校車超速等行為進行實時監控和自動預警提示。
可是,這批“黑匣子”的實際效果如何呢?從我們日常工作中觀察到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校車上的行駛記錄儀形同虛設,并沒有合理投入應用。行駛記錄儀不但需要定期調取數據進行監管和分析,還應根據使用情況及時進行調整。然而,安裝了行駛記錄儀之后前來維護的單位少之又少,僥幸心理和缺乏監管恐怕才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當一輛輛老舊的面包車被嶄新的仿美式大鼻子校車取而代之,那些陳舊落后的安全觀念也應該隨之更新換代。事實上,大多數的道路交通事故都是源于人為因素。當漂亮的黃色校車在路上行駛時,車廂滿載的并不只是一個個年幼的孩子,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責任。
我們相信,沒有一個人愿意拿孩子的生命去冒險。而當校車安全成為一個盲區時,需要的不僅是學校、老師、司機的自覺,更需要的是一個有力的監管機制,真正將孩子的安危置于法律和制度的保護之內。